2017哈尔滨工程大学十大新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校上下掀起了全覆盖式学习热潮,杨德森院士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杨德森院士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参加盛会。学校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在全校掀起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覆盖式学习热潮,“脱口而出100句·人人可为宣讲员·机机相传100人”系列活动,作为基层党支部创新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关注报道。工信部以信息简报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校上下“四个意识”更加强化,“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服务”更加自觉,主动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双一流”建设,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工程大学新篇章。
学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
学校以鲜明的“三海一核”特色优势,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获评A+,现有一级博士点学科均获B级以上评价,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学科整体评价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学校邀请40余位专家为“双一流”建设“把关定向”,印发《“双一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未来三年行动“路线图”,加快提升服务国家国防战略需求核心能力,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启动2017师资队伍建设年,一批“三海一核”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脱颖而出
学校确定2017年为师资队伍建设年,一批服务国家“三海一核”领域战略前沿的领军人才、团队脱颖而出。年内,杨德森院士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水声工程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孙大军团队摘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船舶学院张阿漫、动力学院杨铁军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孙大军、李玩幽入选首届国防卓越青年人才,严浙平、孙大军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邵炎林入选国家“相关计划”青年项目,赵玉新、靳国永、闫俊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郝琛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相关计划”专家钱伯斯受聘自动化学院“国际名誉院长”。
人才培养工作获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高度认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喜获3项国家荣誉
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学校推动本科教学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工作获专家组高度认可。年内,学校连获“首批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3项荣誉,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80位双创达人荣获2016年度“工信创新创业奖学金”,叶天贵获特等奖。杨斌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奖,“海底管道卡压式机械连接器”获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船舶学院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E唯协会在第20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中获全球第四名。
学校牵头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能力显著增强,深海高精度水声综合定位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孙大军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海高精度水声综合定位技术”首摘通用项目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牵头研发全球首座数值水池上线运行,获得国内首套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型式认可证书,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为我大国利器烙上了鲜明的“中国印”。年内,学校获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牵头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工信部大型邮轮专项、水下系统专项、极地专项,累积获得经费过亿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6项,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工程学、材料学和化学继续保持ESI前1%阵营,曹殿学、王贵岭再度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4家“哈船系”高科技企业亮相上海海事展,成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排头兵”。
学校大力推进办学空间拓展,与青岛烟台深圳多地深化共建,打造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出海口”
青岛校区建设完成规划设计,青岛办学迈出重要一步。年内,学校与烟台、深圳签署共建高水平研究院/研究生院协议,实现双方在科研、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延伸。青岛船舶科技园入选国家首批军民融合机构,荣获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集体奖,成为推动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典型示范。多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为学校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对接产业前沿、树立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
唱响“船海国际科技合作”好声音, 学校成功承办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系列活动
2月6日,我校在英国伦敦承办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科技创新合作系列活动,向中英两国领导人及各界代表展示了学校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校长姚郁特邀作为“中英科技创新合作:共塑黄金时代”论坛六位嘉宾之一发言,学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承办了中英绿色海洋科技创新论坛,杨德森院士和英国科学办公室主任鲁伯特·路易斯主持论坛,助力开创中英两国海洋科技合作新局面。年内,学校极地大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助力“北极航行”SEDNA项目获欧盟“地平线2020”航运领域唯一资助。第三届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会议等顶尖国内外学术会议相继在校举行。学校支持487人次专任教师、669人次在籍学生长短期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活动。
推进服务国家和行业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运行
我校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专家组竣工验收,获高度评价,标志着学校第三个国家级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将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年内,学校与中国核动力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牵头成立的国防科技工业核动力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国家批复,瞄准国家需求,打造核动力高端“智库”,推动核动力和核电技术集成应用。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极地装备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校首部科学家传记《杨士莪传》出版发行,哈军工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学校首部科学家传记《倾听大海的声音:杨士莪传》出版发行,生动展现了以杨士莪院士为代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和执着坚守,被中国工程院誉为“院士传记中的优秀作品”。年内,学校第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建成全国高校首座海洋文化馆,哈军工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涌现出了一批以“省劳动模范”“龙江最美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工人先锋号”“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省高校年度人物”“省高校道德模范”“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市青年五四奖章”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校园模范先锋。
校园公服体系提质升级,承诺师生11件实事件件落地广受赞誉
转遍校园巡游车,冬季也能把身健,预约体检更便捷、有机蔬菜进校园……今年,学校公共服务改造升级,从解决师生最为关心的小事入手,推出增设公寓洗衣机、改造美食城、扩建幼儿园、为国字号人才和离退休教师送温暖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学校大幅提升教职工医疗待遇,参加黑龙江省公务员医疗补助;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突破90%。以人为本、贴心暖人的校园服务收获广大师生员工赞声一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编辑 | 朱潇瑞
责编 | 霍萍
审核 | 李凯
信息来源 | 工学周报
↓ ↓ ↓ 请为哈工程点赞 ↓ ↓ ↓